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查看: 179|回复: 0

美丽乡村的童话—篁岭晒秋

[复制链接]

4

主题

7

回帖

89

积分

版主

UID
104
阅读权限
100
在线时间
6 小时
注册时间
2013-10-16
最后登录
2015-10-20
发表于 2014-1-26 21:21:54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中秋 于 2014-1-26 21:26 编辑

美丽乡村的童话—篁岭晒秋

    在这里,梯田花海四季都斑斓如春;

    在这里,古建古村高低错落匠心独具;

    在这里,自然与人文交错碰撞,形成“窗衔墉岭千叶匾,门聚幽篁万亩田”的壮景。

    这就是曾经靠一幅“晒秋”照片撩人心魄,震撼世人视觉的晒秋人家。

    篁岭,位于婺源县东北部,建村于明代中叶,距今有500多年历史,是清代父子宰相曹文植、曹振镛的故里。因其地多竹,修篁遍野,故名篁岭。

    静卧在石耳山怀抱的篁岭古村,百壑群峰环绕,千亩梯田簇拥,万象华彩辉映,一直被尊为“梯云村落”。

    村落围绕水口沿山梁布局,上下房屋落差近百米,街巷依山就势,房屋的大门朝向一条街路,而开在二楼的后门却连着另一条街路,阶梯状山寨式的村落格局,就这样不经意形成。篁岭村一直保持着尊儒重教、耕读自强传统,几百年历史进程中,文风鼎盛,人才辈出。村内官邸民居相邻相间,客馆、官厅、绣楼鳞次栉比,更有“慎德堂”、“培德堂”、“树和堂”和罕见的四层木构建筑——众屋镶嵌点缀,各具特色。而一条天街却玉带般的这些将精典古建串接。街旁商铺林立,品相繁多,前店后坊,构成一幅缩写版流动着的 “清明上河图”。

    理学大师朱熹,淳熙年回故里婺源省亲时,曾不辞劳苦,步步穿云慕名到石耳山下的篁岭一游,欣然为曹氏宗谱作序。

    虽说“地无三尺平”,篁岭人心中自有一杆秤,那是朱老夫子推崇的“天人合一”。至今篁岭水口仍茂盛地生长着80多株“天然活化石”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红豆杉,有的树龄已达500年。

    房前植树,屋后插竹,篁岭村古樟、红枫、香榧林立;方竹、观音竹、篁竹迎风飘逸,“户户流水”青石池内,喂养的是五颜六色的原生态鱼。而生活在周边天然林里的“黄喉噪鹛”,属地球上濒危珍稀鸟种,已经列入《世界自然保护联盟》国际鸟类红皮书。

    数百年来,篁岭古村的村民已习惯用平和的心态与崎岖的地形“交流”,用自己的方式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寻求新平衡点。他们把眺窗当画板,支架作画笔,而晒匾则是变幻的调色盘,春晒竹笋、蕨菜,秋晒辣椒、稻谷,丰收的情景重叠在古色古香的粉墙黛瓦之上,成就了一幅极富视觉冲击力的“晒秋”特色民俗景观,不仅在十多次全国摄影大赛中获奖,也成为篁岭古村的象征。

  篁岭村历来都有逢年过节请徽班唱戏的传统,中秋庆丰收时舞稻草龙,迎跑马灯、桂花灯,春节喜庆舞板龙灯,都是篁岭沿袭至今的古老习俗。还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婺源三雕技艺、茶艺,以及极具本土特色的糍粑、糙米糖等小吃,农家自酿的米酒,都充分体现了篁岭农耕生活的精髓。“天街食府”依山借势,广袤原野的阴晴变化尽收眼底。篁岭先民以养殖、耕种、采集山货为生。秉性豪爽、好客、喜闹,300米“天街”经常是迎来送往,热闹非凡,红白喜事皆大摆宴席以飨亲邻。菜肴原料全用自采、自种、自养之物。后人据此创立了闻名遐迩的“八大碗”天街养生农家宴。

  经过几年的精心运作,一个以优美的山岭为背景,数千亩梯田为依托,古村落民俗风情为主线,具有地方特色的农业观光、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,已跃然眼前,成为婺源县最具民俗特色的旅游景区。

  如今的篁岭已成为远近闻名的文化旅游景区,“篁岭晒秋”更成为景区固定而具标志性节目:每当日出东方,岭头最高处会冉冉升起红灯笼,霎时家家晒架上竹匾云集,时令变化竹匾里所晒之物也在不断换新,您在村内不同角度都会拍到满意的“晒秋”作品。以晒秋为题材的民俗表演、大地艺术等已基本成型,篁岭村渐渐演变成展示民俗风情的大舞台。

  篁岭晒秋,婺源民俗风情的盛宴。

  晒秋人家,将通过“晒秋”大地艺术,向人们展示勤劳婺源古村百姓智慧。   

  篁岭,一个美丽乡村的童话。




1.jpg
2.jpg
3.jpg
4.jpg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蔡仲秋的个人空间 ( 冀ICP备2024049637号-1|冀公网安备13100002000150号 )

GMT+8, 2024-5-19 17:13

shengfang.ren caizhongqiu

2007-2024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